雷火官网-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

四川成人高考網歡迎您!

主站

成考歷史《宋明理學》高考通關題組!

2019-1-29  來源:本站 點擊:

       1.(2017·綿陽診斷)淳熙二年,朱熹與陸九淵兄弟“鵝湖之會”,“鵝湖之會,論及教人,元晦之意,欲令人泛觀博覽,而后歸之約;二陸之意,欲先發明人之本心,而后使之博覽”。據此可知,其分歧在于( )
  
  A.世界本原之爭
  
  B.治學方法之爭
  
  C.理氣關系之爭
  
  D.道統思想之爭
  
  【答案】B
  
  【解析】材料未涉及世界本原之爭,故A項錯誤。據材料“欲令人泛觀博覽,而后歸之約”“欲先發明人之本心,而后使之博覽”可知治學方法不同,朱熹主張“格物致知”,陸九淵主張“發明本心”,故B項正確。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氣關系之爭,故C項錯誤。材料信息與道統思想之爭無關,故D項錯誤。
  
  2.(2017·湖北部分重點中學聯考)王陽明《泛?!吩娫?“險夷原不滯胸中,何異浮云過太空。夜靜海濤三萬里,月明飛錫下天風。”這首詩中不能體現的是( )
  
  A.王陽明淡然世間榮辱的心態
  
  B.王陽明的哲學觀“戒慎不睹,恐懼不聞,養得此心純是天理”
  
  C.思通萬里,胸開三界,充滿禪機理趣
  
  D.格物致知,追本溯源
  
  【答案】D
  
  【解析】A項符合材料“險夷原不滯胸中,何異浮云過太空”,不符合題意;王陽明倡導心學,“戒慎不睹,恐懼不聞”與“險夷原不滯胸中”相符,故B項不符合題意;王陽明的心學吸取了佛教禪宗的思想,與“夜靜海濤三萬里,月明飛錫下天風”相符,故C項不符合題意;王陽明質疑朱熹理學的格物致知,宣揚“心外無物”“心外無理”,故D項符合題意。
  
  3.(2017·南昌模擬)南宋理宗在寶慶三年(公元1227年)下詔:“朕觀朱熹集注《大學》《論語》《孟子》《中庸》,發揮圣賢蘊奧,有補治道。朕方勵志講學,緬懷典型,深用嘆慕??商刭浱珟?追封信國公?!蹦纤卫碜诩为勚祆涞闹饕康氖? )。
  
  A.發展文化,繁榮學術
  
  B.統一思想,加強統治
  
  C.獎勵學術,端正官風
  
  D.懷念先賢,光大儒學
  
  【答案】B
  
  【解析】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需要。從材料信息看,南宋理宗嘉獎朱熹主要是利用朱熹的主張來統一思想,加強統治,故B項正確。A、C、D三項都不是主要目的。
  
  4.(2017·漳州質量檢測)《朱子語類》載朱熹弟子陳淳的話說:“先生在臨漳,首尾僅及一期,以南陬敝陋之俗,驟承道德正大之化。始雖有欣然慕,而亦有諤然疑,嘩然毀者。越半年后,人心方肅然以定。”材料肯定了朱熹在漳州( )
  
  A.強化倫理綱常
  
  B.整肅社會治安
  
  C.變革社會習俗
  
  D.倡導重學風尚
  
  【答案】A
  
  【解析】“以南陬敝陋之俗,驟承道德正大之化”說明朱熹在漳州強調道德教化,結合朱熹是理學家,故A項正確;材料只反映了人們對朱熹在漳州進行道德教化的態度,沒有體現社會治安的整肅,故B項錯誤;朱熹在漳州變革的是敝陋之俗,不是社會習俗,故C項錯誤;材料沒有體現重學的信息,故D項錯誤。
  
  5.(2017·濟南診斷)閱讀材料,回答下列問題。
  
  材料一、朱熹說:“所謂天理,復是何物?仁、義、禮、智豈不是天理?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朋友豈不是天理?”“一事不窮,則闕了一事道理;一物不格,則闕了一物道理。”
  
  材料二、“心之本體,原是個天理,原無非理?!薄傲贾翘炖碇衙黛`覺處,故良知即天理?!薄爸切闹倔w,心自然會知,見父自然知孝,見兄自然知弟,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。此便是良知,不假外求?!?br />  
  ---王守仁《傳習錄》
  
  材料三、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,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問:“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,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,同我心有何相關?”王守仁答道:“你不來看此花時,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;你來看此花時,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,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?!蓖跏厝试浂啻螀⑴c鎮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地方叛亂,由此他認識到“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”“心即理”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”。
  
  (1)材料一、反映了朱熹怎樣的觀點?在朱熹看來,認識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
  
  【答案】“格物致知”?!案F理”。
  
  (2)材料二、反映了王守仁怎樣的觀點?材料三中王守仁對“花”與“人心”關系的解釋,反映了他怎樣的哲學觀點?王守仁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?
  
  【答案】通過內心反省以“致良知”。唯心主義觀點。其突出特點是認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,無須外求,只要克服私欲,恢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。
  
  (3)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何主要相同之處。
  
  【答案】都承認“理”的存在,實質都是用儒家的綱常倫理來約束社會,維護專制統治,遏制人的自然欲求。

焦點新聞


成考招生院校更多>


成考英語復習更多>


成考文綜復習更多>